一、环境标准的定义
环境标准(environmental standards)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,维护生态平衡,保护人群健康,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。是1999年4月1日由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号发布的《环境标准管理办法》第三条规定中提出的。
二、环境标准的分类
根据环境标准的性质、内容和作用,我国的环境标准一般分为六大类:
环境质量标准
污染物排放标准
环境监测方法标准
环境标准物质标准
环保仪器设备标准
环境基础标准
三、环境标准的分级
按照环境标准的制定机构及执行范围,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:
GB和GB/T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,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,包括条二中的六类。
HJ和HJ/T—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(国家环境保护总局(部)标准),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,主要包括环境保护行业技术规范、技术规定、技术要求、技术方法以及环境保护仪器、设备标准等。
DB—地方环境标准,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,仅包括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。
无企业标准
综上,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如下图所示:
四、环境标准编号
环境标准编号的组成:标准代号+标准顺序号+标准年号三部分组成。
我国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抖音字母构成,如:
强制性国家环境标准代号为GB
推荐性国家环境标准代号为GB/T
强制性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代号为HJ
推荐性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代号为HJ/T
强制性地方环境标准代号为DB+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,例如山东为DB37,四川为DB51。
标准示例:
标准概述图:
五、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
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:执行上,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。
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关系: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,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。
六、标准在环境监察中的应用
环境标准渗透于环境监察定量化的方方面面,并贯穿于监察的始终。
制订计划:标准是制定计划的技术依据
现场监察:标准是获取执法证据(采样、测试)的手段
作出结论:标准是得出执法结论的准绳。